台阶变缓了、盲道更稳了、候车区标识更清晰了……今年以来,上海不少公交站台完成“适老化”“便民化”改造。
日前,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设计的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及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试点工程完工。项目以西藏南路/斜土路公交站、西藏南路/陆家浜路公交站为试点,通过“材料+工艺+组织+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方案,消除站台与人行道间的高差障碍、增设无障碍坡道、加固盲道等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城市道路设施品质。
西藏南路陆家浜路公交站(改造前)
西藏南路陆家浜路公交站(改造后)
站台与路面间的高差,是老年乘客候车时的“隐形障碍”,稍不留意就可能“绊一跤”。在黄浦区西藏南路/斜土路、西藏南路/陆家浜路等试点公交站,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对高差问题进行了设计优化。
“我们通过改造站台与道路衔接的部分位置,在上下客的站台与人行道地面改造了一段齐平的道路,这样老年乘客就无需费力抬脚或留意脚下落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锦兴公司总工程师唐淼表示,项目团队还针对公交车频繁启停导致的站台区域路面高低不平、破损等难题,采用了重载沥青材料进行铺设。这种材料不仅大幅提升路面的承重能力与耐磨性能,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更减少因路面坑洼给乘客带来的安全隐患。
除了针对老年群体的设计优化,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试点工程还兼顾了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传统使用的盲道砖,其材料特性非常容易‘翘边’。” 唐淼介绍,此次试点工程创新性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一体化盲道,新的盲道砖采用金刚砂等材料混合浇筑,整体结构更牢固,拼接缝隙更小,表面平整连贯,触感清晰稳定,视障乘客可借助盲杖安全感知行进方向,并降低因地砖松动或翘起导致的踏空、绊倒风险。
此外,站台区域还采用高饱和度色彩的标线设计,与周边普通道路形成清晰视觉区分。新的站台设计既明确了公交车辆停靠边界、规范了停靠秩序,让老年乘客候车时能清晰识别乘车区域;更强化了公交优先路权,减少公交车停靠位置与其他非机动车辆、行人的交叉干扰,提升了公交靠站上下客时的安全系数。
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的升级改造,依靠的是一套明确且细致的适老标准。去年,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印发实施了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主持编制的国内首部《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全面指导上海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工作。
指导意见聚焦老年乘客在使用公交站台的痛点问题和品质需求,以“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安全便捷、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从高差衔接、标志标线、候车环境、交通协调和辅助设施等五大方面,对全市范围内的港湾式公交站台和路侧式公交站台提出了适老化建设内容要求,为城市交通出行注入温度。
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完成370余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老年乘客乘坐公交的便利性,让城市出行更有温度。
金富宝配资-杠杆a股-炒股加杠杆平台-中国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